台灣地球日電子報,2023年 03月 13 日

親愛的讀者,

3月12日是植樹節,每年都有許多植樹活動,然而,其實護樹遠遠比種樹來得重要,樹木是否可以好好長大,才是真正的關鍵,您觀察過身邊的行道樹嗎?這次的綠行動,就從關心周邊的樹木是否有好好存活開始吧!

樹木就是地球的頭髮啊!

根據衛報的報導,研究人員首次證明森林砍伐與區域降水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科學家們希望它可以鼓勵亞馬遜和剛果盆地地區以及東南亞的農業公司和政府加大對保護樹木和其他植被的投資。

該研究發現,熱帶國家的雨林被砍伐得越多,當地農民能夠依靠雨水種植莊稼和牧場的能力就越少。樹木就像是地球的頭髮一樣,光禿禿的話,什麼水分也留不住,但如果森林存在,土壤中的含水量是可以照養大地萬物的,所以,別把地球的頭髮拔光了!

2023地球日|投資地球,自然就好 🌏

今(2023)年地球日延續去年以「投資我們的星球 Invest Our Planet」為主題。投資地球,就是投資我們的未來,這次,一起來關心這些不會說話,但卻及其重要的植物們。 

行道樹一修再修還是倒? 「全國種樹諮詢中心」導正種樹亂象 屏鵝公路成首例

沿著屏鵝公路種樹諮詢,是全國種樹諮詢中心的第一個案例,考驗著林試所的專長。「公園行道樹過去因重視景觀美化,而缺乏森林經營的視野;其實公園路樹、校樹,都是都市林的一環,面對極端氣候也是吸存吐納水源、降溫減災等功能的關鍵。」農委會林試所長曾彥學接受專訪時表示,全國種樹諮詢中心的成立,剛好提供專業協助,期待帶來變革與提升森林經營格局。

曾彥學也說,他期待這個案例成為未來道路經營種樹和景觀的參考,讓台灣沿路都有強健的原生樹種相伴。

學者揭露高山復育台灣百合誤植平地種
合歡山遭至少30外來種入侵

台灣存在高達3600種開花植物,約佔地球上30萬種開花植物的1.2%,其中更有1/4屬於特有種。而台灣海拔超過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號稱「特有種天堂」,特有種比例高達50%,相當於在高山每看見兩個開花植物,就有一個是台灣特有種。

不過環團揭露,海拔3200公尺的合歡山地區正復育著許多台灣百合,種植的卻是屬於生長在平地海邊的「糙莖百合」,質疑是直接從平地將植株搬上山種植。

國家公園裡有林農班:印尼保育夥伴計畫「合法佔地」出奇招 復育百萬頃森林

印尼擁有全球第三大的熱帶雨林,也是21世紀以來,全球森林流失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非法砍伐的問題嚴重,而且就在官方明訂的保護區內。

「保育夥伴計畫」(conservation partnership)的宗旨是減少保育機關與保護區附近村民間的衝突。讓村民能成為盟友,合作復育受損的生態系,並兼顧到村民的生計。印尼政府打算透過「社會林業」(social forestry)計畫,將1270萬公頃的林地重新分配給當地社區,並復育百萬公頃的森林。

基改白楊樹多吸收27%二氧化碳 美新創公司打算今年種400萬株「超級樹木」

Living Carbon公司利用基改白楊樹樹苗改造林業,作為對抗氣候變遷的方法。根據該公司去(2022)年二月發表的研究成果,經基因工程改良光合作用的樹木生長快速,累積的生物質(Biomass)增加53%,能多捕捉的27%的二氧化碳。

霍爾表示,想單靠減少碳排放已經來不及了,現在是大規模除碳的時代。公司希望2050年以前,能在500多萬公頃的土地上種植基改樹木,以達成減少2%碳排放的目標。

珊瑚礁體檢特展

珊瑚礁體檢是由珊瑚礁學會發起,再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接手。直到今年,即將超過十五個年頭。海平面下的世界看似繽紛美好,鏡頭之外的現實是否也同樣如此?藉由這次的展出及導覽,我們想將調查所見分享給陸上的民眾。

點我搶名額

地球日講座開跑|從掩瞞場看台灣垃圾處理困境

你去過掩埋場嗎?
2019年起,環資展開《全台濱河海掩埋場踏查》,走訪70座掩埋場後發現案情並不單純:越堆越高的垃圾山,會是台灣第二次垃圾大戰的前兆嗎?!

案情不單純

募集「百萬綠行動」

今年是地球日53週年,延續2017年「台灣百萬綠行動」,推出52項日常生活實踐友善環境的綠行動,歡迎公私立機關團體或個人響應。

綠行動達人是你

投資地球,自然就好

本會於2009年擔任世界地球日網絡台灣窗口,持續透過網路、地球日專欄、地球日電子報、地球日網站,傳遞世界各地環境議題,未曾間斷。20年來保有一貫的初衷:1. 資訊傳播;2. 保護棲地,以行動保衛台灣的民間保育地,守住生物多樣性。

用您的捐款支持地球日的綠色行動計畫,推廣更環保的生活方式,讓我們一起改善地球環境,投資地球!

小捐款大守護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231 台灣 新北市新店區民權路48號3樓

※ 若您不想再收到地球日電子報相關訊息 ,請按此退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