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01 月 16 日

親愛的讀者,

一月初我們收到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針對表層海水抽樣的調查報告(小編景仰的作家吳明益也參與這次調查工作),報告結果顯示:每個測點都發現有塑膠微粒,其中以生活塑膠佔比最高。

塑膠微粒不僅進入海洋生物的身體,也進入了人類愛吃的海鮮、不可或缺的鹽巴以及飲用水中。在環保署調查資料中,也顯示自來水中含有塑膠微粒。除了塑膠圍島,隨著碳排放量增加,海洋吸收的熱能相當於每秒一顆原子彈爆炸。

海的狀況越來越差了,但她沒有語言訴說她的處境,人類總得做些什麼改變,才能讓我們的生命和海洋的永續共存。小編想起上週和同事在「生物可分解塑膠」的討論中,發現我們不管正著來反著來側面來,「從生活中實踐一次性塑膠製品減量」一直是我們最有信心的結論。這期電子報,想跟你分享海的近況。

表層海水調查結果出爐:台灣全島已經被塑膠包圍

「全台灣的海域已經沒有『沒有塑膠微粒的地方』了。」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3日發佈檢測全台海水的結果,指出全台海域的確佈滿了塑膠微粒。這些塑膠微粒來源以生活來源為大宗,工業、漁業次之。

與鯨鯊共游 菲律賓漁村靠生態旅遊反轉貧窮

一項新研究發現,在菲律賓,漁民轉行的企業家提供了保護瀕危鯨鯊的資金,幫助其沿海社區脫離貧困,形成與生態互惠的成功模式。

全球暖化新數據 海洋吸熱相當於「每秒一顆原爆」

科學家知道,瞭解過去海洋熱能的變化對於預測氣候變遷對未來的影響至關重要。隨著最新監測資料出爐,英國衛報計算發現,過去這150年來的全球暖化過程,海洋吸收的熱能相當於每秒一顆原子彈爆炸。

台灣百萬綠行動

結合國際地球日2020年前達成全球30億個綠行動的目標,邀請您參與「台灣百萬綠行動」,將已實現的綠生活分享到網站,打造台灣的環保紀錄!

  

退訂地球日電子報

231 台灣 新北市新店區民權路48號3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