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No.10 走進國際海洋廢棄物大會,看看他們也回望自己

親愛的讀者,

好多人都在問:「今年地球日有市集嗎?在哪兒?」地球日這次把主場搬到宜蘭綠色博覽會去了,場地plus、也規模plus。只要在「台灣百萬綠行動網站」上登錄你的綠色生活,就可以享有綠博門票五折的優惠~邀請大家這好好的春日到宜蘭走走,參加這場大型的綠色嘉年華。

一樣發生在三月的事,是我們的好夥伴們去了一趟好遠好遠的美國,參加第六屆國際海洋廢棄物大會。這個大會上大會聚集了600位學者、自然資源管理者、政策制定者、業界代表、NGO等,針對海洋廢棄物/塑膠污染等議題,一起研討,產出行動、解決辦法,並改變現狀。綠色和平的顏寧,為我們帶回國際間關於海廢科學研究爆炸性成長以及台灣能做什麼的種種爬梳整理;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的許靜娟,則是在國際海洋廢棄物大會這個大觀園裡面,提出了對於國內外海廢教育的觀察。

2018 地球日在綠博

從全球海洋廢棄物大會看台灣的減塑之路

比較本屆IMDC與前一屆會議最顯著的變化,莫過於科學研究的爆炸性成長。微塑膠和微纖維的研究是最火紅的題目,即使在這個科學家雲集的場合,還是有人拋出普羅大眾的疑問:「我們到底能不能吃海鮮?」、「連瓶裝水也有微纖維,我們該怎麼辦?」。雖然台灣在全球治理海洋廢棄物的版圖裡,我們在科學研究的腳步慢了許多,也缺乏在地研究。不過,台灣的限塑政策與回收表現,已走在許多歐美國家之前。

入國際海洋廢棄物大會大觀園 看國內外海廢教育

南卡羅萊納州水族館的保育總監Albert George在閉幕典禮上所說:「當你捲動老師,就能捲動世界。」回歸台灣現場,蠟燭多頭燒的老師們,要能有效推廣海廢教育並不容易,但也不乏充滿熱誠的學校者。環境教育工作者如何將這些螢火微光更有系統地集結、相互支援。如同12歲起就在峇厘島當地發起「掰掰塑膠袋(Bye Bye Plastic Bags)」運動,今年已17歲的女孩梅拉蒂(Melati Wijsen)在大會演講上所說,年輕人雖然只佔人口的25%,卻是100%的未來——下一代的海廢教育不能等!

一木換一墓 樹葬必先有樹

清明將至,又是追思懷念先人的時節。長年推廣種植台灣原生樹種的鄉土詩人吳晟,近年來也開始將種樹這項工作,著眼各地的公墓。在樹葬逐漸成為風潮的此刻,他提出不同看法。吳晟從自家樹園,捐出上百株烏心石樹苗,2013年種下至今,在管理人員悉心照料下,已經茁壯成小小樹林。彰化縣溪州鄉的第三公墓,就是吳晟推動公墓森林化願景的起點。他觀察,台灣地方上的觀念,一旦講到公園化就開始施作很多水泥建設,反而忽略了要認真種樹。但樹葬的先決條件,仍然是必須先有樹,才有樹葬。

響應地球日,捐千送T

邀請您穿上這件減塑限量款的地球日T-Shirt,提醒自己在食衣住行育樂上都該響應地球日的理念,從生活習慣上做起,那「一個沒有塑膠的未來」便不是夢。

台灣百萬綠行動

結合國際地球日2020年前達成全球30億個綠行動的目標,邀請您參與「台灣百萬綠行動」,將已實現的綠生活分享到網站,打造台灣的環保紀錄!

2018環境電影節─「環藝影像獎」創作比賽 徵件

「環境電影節」為一環境議題與藝術創作結合的跨界活動,2018年以「環藝影像獎」創作比賽鼓勵影像創作者為環境發聲的平台,獲獎影片將於2018舉行頒獎典禮與線上影展。邀請喜歡影像和環境的你,加入第一屆環境電影節。

  

行政院環保署補助 廣告

退訂地球日電子報

231 台灣 新北市新店區民權路48號3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