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道樹一修再修還是倒? 「全國種樹諮詢中心」導正種樹亂象 屏鵝公路成首例
沿著屏鵝公路種樹諮詢,是全國種樹諮詢中心的第一個案例,考驗著林試所的專長。「公園行道樹過去因重視景觀美化,而缺乏森林經營的視野;其實公園路樹、校樹,都是都市林的一環,面對極端氣候也是吸存吐納水源、降溫減災等功能的關鍵。」農委會林試所長曾彥學接受專訪時表示,全國種樹諮詢中心的成立,剛好提供專業協助,期待帶來變革與提升森林經營格局。
曾彥學也說,他期待這個案例成為未來道路經營種樹和景觀的參考,讓台灣沿路都有強健的原生樹種相伴。

學者揭露高山復育台灣百合誤植平地種
合歡山遭至少30外來種入侵
台灣存在高達3600種開花植物,約佔地球上30萬種開花植物的1.2%,其中更有1/4屬於特有種。而台灣海拔超過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號稱「特有種天堂」,特有種比例高達50%,相當於在高山每看見兩個開花植物,就有一個是台灣特有種。
不過環團揭露,海拔3200公尺的合歡山地區正復育著許多台灣百合,種植的卻是屬於生長在平地海邊的「糙莖百合」,質疑是直接從平地將植株搬上山種植。

國家公園裡有林農班:印尼保育夥伴計畫「合法佔地」出奇招 復育百萬頃森林
印尼擁有全球第三大的熱帶雨林,也是21世紀以來,全球森林流失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非法砍伐的問題嚴重,而且就在官方明訂的保護區內。
「保育夥伴計畫」(conservation partnership)的宗旨是減少保育機關與保護區附近村民間的衝突。讓村民能成為盟友,合作復育受損的生態系,並兼顧到村民的生計。印尼政府打算透過「社會林業」(social forestry)計畫,將1270萬公頃的林地重新分配給當地社區,並復育百萬公頃的森林。

基改白楊樹多吸收27%二氧化碳 美新創公司打算今年種400萬株「超級樹木」
Living Carbon公司利用基改白楊樹樹苗改造林業,作為對抗氣候變遷的方法。根據該公司去(2022)年二月發表的研究成果,經基因工程改良光合作用的樹木生長快速,累積的生物質(Biomass)增加53%,能多捕捉的27%的二氧化碳。
霍爾表示,想單靠減少碳排放已經來不及了,現在是大規模除碳的時代。公司希望2050年以前,能在500多萬公頃的土地上種植基改樹木,以達成減少2%碳排放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