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景生|農委會林試所研究員與植物園組組長。台大昆蟲所博士,推動台灣原生植物保種的行動。
焦點書推薦語:
●樹的祕密語言:學會傾聽樹語,潛入樹的神祕世界|彼得.渥雷本著,陳怡欣譯,地平線文化
樹會說話?早期科學建立起來的權威,歷經更多樹木生理學研究後,彼得‧渥雷本這本有趣的科普書,以不同於阿道‧李奧波經典大作《砂地郡曆誌》的土地倫理觀點,引述近代科學研究對於樹木溝通的各種新知,將釋放氣味、土壤根菌、養分循環、樹葉能量等等基礎科學,詮釋樹木溝通語言的新視界。
本書採取的科學浪漫新取徑,讓讀者深思,我們是否採取正確的方式,去對待周遭的樹木生命。
德國作家彼得‧渥雷本原為公職人員,熱愛森林因而轉任森林看守員,擅長將枯燥的學術論證,轉化成易懂的科普書,除本書外,也推薦讀者閱讀他其他的自然相關系列書籍。
●婆娑伊那萬:蘭嶼達悟的民族植物|董景生、黃啟瑞、張德斌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本書是以雙語寫作的政府出版品,忝為這套民族植物系列書的作者,對我而言,蘭嶼是生命中接觸民族植物議題的聖地與起點,出版後彷彿罹患失語症,雖未進行公眾行銷即已售罄,仍期待讀者有機會到公共圖書館借閱這本絕版書。 書名的婆娑(Pongso)指島嶼,伊那萬(Inawan)是生命,達悟語中應該加個介系詞no,意為生命之島。在島嶼及海洋的國度,達悟子民世代遵循傳統的生活模式,男女分工互助,共同面對自然環境的考驗,善用植物資源永續樂土。本書聚焦於不同生活空間的植物利用,後半部搭配蘭嶼的民族植物圖鑑。
邁入202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公約的新興議題是生態文明。物種存活的維繫,亦型塑出在地文化,植物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相輔相成。誠摯邀請大家在地球日閱讀,思索生物多樣性與傳統生態智慧的關聯。
●舌尖上的東協——東南亞美食與蔬果植物誌:既熟悉又陌生,那些悄然融入台灣土地的南洋植物與料理|王瑞閔(胖胖樹)著,麥浩斯
過去十幾年內,鄉間的家常麵店,已悄悄隨著社會結構,轉變為越南河粉跟印泰小店。政府積極展開新南向政策的同時,台灣的新住民人數也早已超越原住民人數,成為台灣第二大族群,新的台灣人已經注入更多東南亞血脈,豐富台灣餐桌的新住民食材與料理,卻缺乏知識性的導覽。
這本書的出現,恰巧彌補了台灣對東南亞食材、民族植物科學知識的空缺。作者胖胖樹以文圖並茂的街巷食材圖鑑,詳細記錄風行於台灣的東南亞菜餚與民族植物,喚醒讀者對於南洋美食的熱情。婚姻移民帶來的不僅是家鄉的食材,更是家鄉的回憶。
很多重要的民族雜糧作物,諸如原住民的樹豆、小米、地瓜、辣椒等,最初多為外來植物。透過跨海攜帶,海員的交易與交換,逐漸在台灣生根落腳。在這本以東協飲食植物為主角的書中,植物的流動與引入,更普及到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外來植物在廚房開啟新疆界。希望讀者閱讀後能更加包容、同理甚至融合創造出台灣多元文化上的新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