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這一夜,我們聊那些動物鄰居(10月系列講座)
「我家附近那個喔,真的是講也講不聽。」
「是嗎?那我家那邊的好像比較好,我誠心溝通之後,
「怎麼溝通?我也想學!」
俗話說,德不孤,必有鄰。德性太高時,
這次的系列講座邀請三位「苦主」,他們不引以為「苦」,
講座場次
10/24 (二) 19:00-21:00 《在田區,用科學與生物做朋友》
10/26 (四) 19:00-21:00 《在城市,重建人鳥共棲的空間》
10/27 (五) 19:00-21:00 《在中國,聽見保育學者的社區實踐》
主辦單位 ▏ 指導單位 ▏
關於講者
2013年,宜蘭。
一對夫妻走入田地,試著用友善土地、友善生物的方式耕作,當起「非典型」農夫。怎麼說「非典型」呢?他們都曾是生物學家,在學術研究的路上走著,接著意外走入田地。現在耕作之餘,他們發起《農田裡的科學計畫》,研究土地上的生物,把心得分享給更多人。
關於講座
讓「福壽螺退散」是《農田裡的科學計畫》團隊發起的第一個計畫。為了減輕福壽螺對農作物的危害,團隊觀察起福壽螺,希望找到更有效率、容易操作,同時對環境友善的防治方法。
除了繼續「捕捉阿福」,去年開始,團隊也把注意力放在農地上的鳥兒,試著解答農夫們心中的懷疑:鳥兒真的會拔秧苗嗎?損失有多大?到底為什麼牠們會這麼做?這些疑惑存在農夫心中多年,可惜很少有量化的資料佐證,讓農夫心懷擔憂,甚至可能討厭起鳥兒。
相信人與自然和諧的那一天終會到來,《農田裡的科學計畫》開始尋找、紀錄紅冠水雞的蹤跡。來自農田的第一手觀察紀錄、心路歷程,就在本場講座。
關於講者
2012年,台灣各地。
參加社企流iLab計畫,逐漸站穩腳步的新創公司《博威鳥控》,是台灣少數注重動物友善、提供野生動物管理服務的團隊。團隊兩人各是動物保育、工業設計背景出身,因為想要幫助人和野生動物和平共存,決定投入創業,用專業知識克服人們遇到的的難題。
關於講座
人們聚集、生活於城市,在建築間隙,仍有許多野生動物生存其中。過往的思維是排除野生動物,就能減少麻煩。隨著人們的知識、技術越來越成熟,對動物友善的新方法油然而生。
幫助大樓住戶防治野鳥,是目前《博威鳥控》團隊處理最多的業務──鳥兒停駐陽台,留下糞便、增加傳染病的可能性,引起人們的憂慮。面對很難用人語溝通的野生動物,就用專業生態知識應對,找出和平的解決之道。
來聽新時代的策略,怎麼打造一個雙方可以共同生活的地方。
關於講者
1985年,中國四川。
大三那年,呂植開始出野外,研究起貓熊,後來成為WWF、IUCN倚重的貓熊專家。走了30年研究生涯,她從生命科學領域,走到保育生物學;從單純對生命產生興趣,到期許自己成為跨領域學科之間的橋樑,呂植懷著好奇心,從研究跨足實踐,不斷探究人們還能為其他生物、為這世界帶來什麼改變。
本場特邀與談人|台北市立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系所主任 陳建志
關於講座
「爲什麽要保護自然、我們又要如何保護自然?」也許是很多人有過的疑問,就連從事自然保護工作的人,也可能會在心中不斷拉扯、辯證。
從一開始的動物研究,走向跨領域的保育生物學,呂植的關注重點轉向「人」──保育對誰重要?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該由誰來定義?保育真的可以幫助或成就什麼嗎?在試圖回答這些疑惑的過程,呂植走出了不同的經驗。例如,觀察當地社區原有的生態作為,支持社區獲得更高的主體性、成為保育的推動者;納入市場機制,讓盈利支撐保育行動等。
想了解世界不同角落的保育經驗,歡迎來這場講座。
※ 27日場次講座同屬「中國綠色人物臉譜」系列活動。邀請中國4名長期深耕的環境工作者來台,透過2場講座和1場論壇,分享他們在環境保護領域精彩的奮鬥故事。
※ 10/23 11:00AM 更新:27日場次講座已額滿,有興趣的朋友們歡迎轉為報名10月28日之論壇活動講座。
怎麼參加?
- 線上報名、免費參加。每單場講座限65人參加。報名後若不克前往,請來信通知取消。
若完成講座報名後,還想再補報名他場講座,也請來信。 - 講座場地為流浪ing旅遊書店,靠近台北捷運台電大樓站。場內不可飲食,還請吃飽再來。
- 講座現場報到時間為18:40-18:55,先到先入座,但請不要太早來。講座開放現場候補,至18:55未報到者,將釋出座位給現場候補人員。
- 聽完講座之後,如果覺得有收穫、願意支持我們在環境資訊公開、交流這條路繼續走下去,歡迎捐款、捐發票。
每個人的支持,都是照亮我們心中的星火。
抓猴 不能解決問題--台灣獼猴講座 | NT$ 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