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益勸募字號:衛部救字第1121360074號】
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的「環境資訊中心」,是在網路上耕耘了十八年的獨立媒體,致力於藉由環境資訊的公開,試圖改變社會,讓民眾成為獨立思考的「公民」。
在面對龐雜的資訊流中,我們透過採訪報導、編輯、翻譯並記錄國內外環境新聞,將台灣環境訊息藉由網路傳遞至世界各地。
我們做了哪些事?
在這6,000多個日子,我們都堅守著這個信念,每天從不間斷的發送國內外環境訊息。到目前為止,共累積近10萬筆的環境內容,超過 5,000 萬人次造訪網站。
我們揭露牽涉重大利益的環境議題時,包含台東美麗灣開發案、守護白海豚、反核、土地正義等;氣候變遷、再生能源、生物多樣性、綠色經濟、水資源等國際環境趨勢,皆是我們持續追蹤報導的目標,讓讀者得知主流媒體較不關注的訊息,並透過思考引發關懷行動。
我們促成了那些改變?
「知道」會產生力量,每一個環境事件的揭露與傳遞,都是一個改變的契機。
像是2016年環境資訊中心報導「七星登山王」路跑活動,主辦單位未獲許可、無視路權硬闖陽明山恐造成生態衝擊,經過環資報導引起主流媒體關注,包括蘋果日報、自由時報和聯合報等接續報導,最終迫使主辦單位取消活動。
2017年3月立委林岱樺欲修法鬆綁放生,透過環境資訊中心獨家採訪報導,發揮媒體與社群的力量,成功引起輿論與主流媒體共同關注,阻擋了不當修法。
環境資訊中心自2013年開始報導塑膠微粒議題,是國內最早關注此議題的媒體,在長期持續不斷的追蹤與報導,陸續有自由時報、TVBS和三立新聞網等許多主流媒體報導。而在大眾逐漸認識塑膠微粒危害,並在環保團體努力下,2016年環保署預告2018年起禁用美妝用品的塑膠微粒。
我們遇到了甚麼困難?
長久以來,環境新聞始終難以擠進主流媒體版面,可能是因為太過艱深,或是因為它背後牽扯複雜利益關係。但這些環境事件依然在發生,它的影響也會持續發酵--即便我們沒有看到它。
美麗灣飯店依然矗立,杉原棕櫚渡假村通過環評,數十間飯店開發案在東海岸伺機而動。光是宜蘭大型農舍多達8,500間,全國粗估有7萬間農地違章工廠,還有更多荒誕事蹟正在上演,需要被狠狠揪出來。在此同時,網路資訊卻越來越爆量龐雜,相對複雜且弱勢的環境議題更難獲取大眾的關注。
邀請你和我們一起成為這樣的改變
每一次環境事件的揭露與傳遞,都是一個改變的契機。如果你也相信「知」的力量,請加入我們的行列。
環境資訊電子報及其他各平台訂戶達10萬戶,資訊中心每日瀏覽量已達2萬2千人次以上。同時,我們也持續投入培力公民記者、辦理兩岸環保交流,分享、傳承環境專業社群多年的經驗,盼播下更多環境守護種子。
您也可以選擇:
捐款問題請洽:台灣環境資訊協會(02)2933-2233轉215 汪小姐